更多人的答案是在乎别人眼中的你是否聪明,这符合大多数人的选择。只不过这两种答案表面看起来是个人选择的差异,实则思维模式的不同。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终身成长》中提到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他认为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更关注自己拥有什么才是成长型思维,也更加容易走向成功。
无独有偶,《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森·艾利克森博士也主张想要成功除了有目的练习,还要从不同的方向去改变自身的认知。
只不过《终身成长》的作者德韦克博士强调从思维上改变,而《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教授强调从行为上改变,但无论是思维或行为改变,都遵循一个原则: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接下来,我会从《终身成长》和《刻意练习》两本书中解析相同与差异之处,以及如何将两种理念融合才能持续获得成功。
《终身成长》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她还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她经过对成功研究数十年后,提出成功的理念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而是由追求目标中的两种思维模式所决定,即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认为只有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才能更好达成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目标,成长型思维适配于家庭教育、学习提升、自我成长以及管理等每个方面,成长型思维不仅能在不相同的领域取得突破性成长,还能激发学习和成长的热情。
而《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也是在专业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通过刻意练习而实现成功的经历。比如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艾利克森教授一直坚定地认为,所谓成功就是有目标的进行一万小时刻意练习。
第一,都从心理学上入手,挖掘内在潜能;两位教授都是研究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也都从心理学角度去挖掘人的潜力与潜能,使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实现更快速地成长;
第二,成功的方法论皆是经过了多年研究验证后的靠谱结论;两位教授给出的建议,无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刻意练习,都是经过大量验证后得到的有效结论;
第三,成功的方法具有普适性;无论是德韦克教授提倡的成长型思维,还是艾利克森教授推崇的刻意练习,适用于任何人做任何事。
第四,成功是一种长期、持续的行为。两位教授都不约而同指出短暂的成功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只有持续的、长期的坚持才能铸就真正的成功。
两位教授对于成功定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德韦克教授强调从思维上做调整,认为只有改变思维才能有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想得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艾利克森教授则强调做事的方法不一样,结果才会变得不同。
结合到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做某件事,不仅要具备成长型思维,而且还要结合有效的办法来进行练习。比如说,你去一件领导交代的任务,首先要知道领导领导的诉求,然后还必须了解到如何去做,最后再按正确的做法持续循环练习,这样就会快速成长起来。
第一,所做的选择和准备要做的事情,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完成目标后如何去衡量?
第二,这种练习是不是具备持续性,能否真正从思维上做到特立独行,坚守本心。
无论是《终身成长》里提到的成长型思维,还是《刻意练习》中提到的有目标练习,都是实现自我成长之路,而两位心理学教授只是对促使成功的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德韦克教授强调意识形态决定了做事的结果,艾利克森教授则认为行为结果去追溯成功的必要路径。
有几个读者给我留言说,《终身成长》和《刻意练习》这两本书读起来有点类似,看起来都是很多案例和抽象概念,都是关于成长的方法论,其实不然,在这里我将两本书的差异化内容结合现实来分析一下。
在《终身成长》中主导的是思维观念的不同引起的结果差异;而在《刻意练习》中强调的是有目的持续性练习造成普通人与顶级人物的差别。
我们先看来一下《终身成长》中的提到的成长型思维,它主要是让个人可以准确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善于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有能力将劣势适时的转化为优势,比如说:
类似这些都是固定化思维,都是以自己的感触为标准下的定义,而实际上事实可能根本不是这样,之所以这样的想法和感受只是出于对自身的失望与不自信。不去正视自己的优秀,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陷入攀比、恐慌和焦虑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借鉴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提到要陈述事实,而不是表达情绪。也只有学会区分感受和判断,才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心诉求,才能发现自身优势,快速改变思维意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终身成长》更注重的是思维和方向上的不同,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而《刻意练习》侧重的是有目标的练习,比如说确定目标和方法后,将这种正确的方法不断地强化和练习,直到熟练和专业。
比如说,当我们不会写作时,用《刻意练习》所倡导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写作比较优秀的人去模仿,然后给自己制定目标照着去练习,期间需要对自己的练习成果及时的自检,最终将循环反馈的结果循环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成长。
由此可见,《刻意练习》强调的有计划、有目标、有反馈、有结果的持续行动。《终身成长》侧重因思想认知不同而引发的自信心、心态等。尽管两者之间都强调结果,但前者强调的是思维认知,后者强调的是行为认知,两者结合才算完整的成长步骤。
无论是《终身成长》里提到的成长型思维,还是《刻意练习》中提到的有目标练习,都是为了更加速度的成长,最终踏上成功之路。
第一,目标明晰,方向正确;所谓的目标明晰就是找到适合自己并愿意去做事做为自己的2-3年的长期目标,然后再拆分成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朝向正确的方向去践行。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可以在践行的过程中进行微调,但不能变动太大。这是因为如果变动幅度太大,就会偏离原本的目标。
第二,转变思维,刻意练习;转变思维的意思就是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的蜕变,用成长型思维再加刻意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快、更好的完成目标。
第三,坚守初心,持续努力。前两者都做得很好时,剩下的就是初心和坚持了,初心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行的基石,而持续性又决定了目标是否最终能完成的前提保障,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佛系行为。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下成长型思维与刻意练习如何去融合,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拿我们写作来说,有些人经过了三年甚至是五年的努力才变得专业,期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这时候会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如果死磕三年或五年,那么就证明这个人太没天赋了,就不该开始写作,做点其它事情说不定早就成材了;另一种声音则是正是因为不擅长才应该去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摸索正确的方法持续练习让自己从不擅长变得擅长。
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交叉:第一个层次是认为努力很久才成功是因为没天赋的人,实际是一种固定型思维;第二个层次是不擅长才去学习,这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第三个层次是不断摸索正确方法持续练习,实际上就是刻意练习。其中第一层是阻碍发展的要素,第二层和第二层是促进发展的要素。
这也说明:我们生活中做成功的每件事,都是成长型思维与刻意练习的交融,而失败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固定型思维作祟。所以说成长型思维与刻意练习的融合与晋级,才是理性思想与持续行力动的完美结合,也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实现速度成长,快速晋级。
《刻意练习》是我去年读的一本书,读后收获很大,而《终身成长》是这几天刚读完的一本书,同样给了我很多惊喜,尤其是思维认知方面的提升。
我也在不断的思考,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与能力?为什么总是在遭遇挫折时,会怀疑自己?最终在读了《终身成长》后我才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总是试图通过外界去证明自己。这其实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而真正该做的是换一种思维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寻找自我的优势和劣势,将优势变得更优,同时将劣势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而不至于让它拖后腿。
任何恐惧、不安、怀疑都会让我们处于更加焦虑的状态,决定成功的模式不全是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自身是在正确地努力。所以说要用成长型思维接受自己去面对无能掌控现实,然后用刻意练习不断去处理问题,这才是方向正确地持续努力,亦是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