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总部党委把“培养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提高领率机关的领导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程。2003年,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总部组织9个工作组深入部队进行调研,发现少数单位存有把握部队的政治意识不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抓落实作风不实等现象,感到党委机关的素质能力与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有明显差距。为此,他们围绕完成现代条件下执勤、处突、反恐等任务,对加强领率机关建设进行新的理性思考,提出以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过硬的本职专业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出谋划策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落实能力为目标,在总部机关大力倡导形成刻苦学习、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和团结协作的6种风气。他们组织机关干部着重学习主席论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第三次全会的讲话,引导大家努力提高用创新理论解决部队建设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现代高科技知识的紧迫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较好地破除了“学多学少无关紧要”“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模糊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建设高素质领率机关上来。
武警部队机关贴近实际研究建设高素质领率机关的新途径、新举措,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牵引,加快机关干部知识更新的思路。他们采取借助军地教育资源,实施在职自学、函授学习、送校培训等办法,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机关干部;围绕解决有些机关干部素质单一的问题,着眼培养既懂军事又会政工,既懂技术又会保障的复合型机关干部队伍;制订出党委机关学习科学理论、科技知识的长期规划,决定开办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班,并建立换岗交流、代职培训等制度,大力推动机关干部素质向复合生成。在加强人才素质培养的同时,他们还制定出《武警部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意见》,精心构建作战指挥控制管理系统、勤务检查管理系统、信息化办公系统,强化机关干部运用现代化装备,提高执勤处突能力。广大机关干部纷纷制订提高素质能力的具体目标措施,形成了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争做高素质机关干部的浓厚氛围。
明确提出,要把反恐怖斗争纳入军队的职责范围。《2002年中国的国防》的白皮书提出,和平时期,武警部队主要担负固定目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任务。
为检验面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能力,2003年8月11日,武警部队在北京成功举行处置突发事件综合演练。从利用装甲防暴车车载机枪对固定目标射击到计算机模拟战斗射击,从液压式切割链锯效能展示到动力飞行器飞行技能演示,从处置武装袭击事件到处置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由1500名武警官兵参加的综合演练高潮迭起。
综合演练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新训法、新战法演练,主要进行智勇格斗、灵活驾驶、精确排爆、快速攀登、安全越障等基础课目的演示,反恐分队和特战队员们以灵敏的反应和不凡的身手,显示了他们过硬的军事素质。第二部队为新装备演示,新型切割链锯可在十几秒钟内对所占据建筑物的水泥墙体或砖墙进行切割,解决了强行突入中“进得去”的问题;整合了感知、攻击和防护系统的单兵攻防系统,形成人装有机结合,保证特战队员全天候“看得见、打得准、联得通、防得住”;两架飞行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从空中侦察、空中引导到对地面目标实施空中打击的一系列动作。第三部分是处置持枪袭击事件和处置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演练,通过特别设计的案例,重点研究处置这类事件的组织指挥程序、部队行动方法和战术手段运用。
两个小时的处置突发事件综合演练表明,随着大批新装备、新战法的运用,武警部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能力明显地增强,广大官兵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决心更加坚强。近年来,武警所属各部队先后组建了特警、特战、工化分队以及直升机大队,一批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武器装备配备到一线部队,同时把科技强警作为提高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方法,建成了集语音、图像、数据传输为一体的“三级”网络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了执勤正规化程度和快速反应及综合防范能力,使组勤、执勤和查勤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可在各种条件下果断、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2003年7月15日,第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在北京揭晓。尼玛扎西、欧阳运华、刘兴京、陈源、丁贵华、郭春耀、刘正志、杜振高、周春光、裴雷等10人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这次光荣当选的既有在执行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中屡建战功的勇士,也有扎根基层带出过硬队伍的优秀主官;既有勇敢搏击非典的白衣天使,还有在三峡船闸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
武警部队自1998年起在全部队开展争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数十万武警官兵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使命感。尤其是在执行抢险救灾、抗击非典、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反恐”等重大任务中,广大官兵不辱使命,经受住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忠诚卫士”的良好形象。
由武警水电部队承建的三峡水利枢纽三大主体工程之一的永久船闸工程。2003年4月已全部竣工,并通过了国家验收,工程合格率达100%。
三峡永久船闸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技术难度最大的双线年前打响第一炮后,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削平了三峡大坝左岸的18座山头,在花岗岩山体上开挖形成一条长近7000米、宽300米、深68.5米的人工航道,将这里的长江江段裁弯取直,用于大坝建成蓄水后的长江航运,人称“长江第四峡”。官兵们建起了世界上水头最高、级数最多、拥有10个闸室的双线五级船闸,每个闸室的金属“人字门”足有3个足球场大,闭合时滴水不漏,达到通航要求。建设过程中,水电部队官兵成功解决了68米深直立墙开挖、170米超高边坡锚固、巨型闸门安装等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填补了多项世界水电工程建设的空白,开挖的4220万立方米的土石,垒成1米见方的墙可绕地球一周;穿入岩石的4200余束锚索、13万根锚杆的总长度相当于穿透整个地球。
由武警水电部队参加建设的西南成品油输送管道工程于2003年9月1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黎塘镇开工兴建。这是为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而确定的“十五”重点工程。这条成品油输送管道。从广东茂名市至云南昆明市,全长1691公里,途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4省、自治区的37个县(市),全线年国内距离最长、站场最多、工艺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成品油输送管道。管道两广段多为平原、丘陵,云贵段多为高原山地,地形地貌复杂。全线需穿越、跨越大中型河流、隧道、铁路、公路400多处。武警水电部队承担全线临时征租地、土石方开挖和穿跨越工程,总投资35.2亿元。工程计划2004年年底茂名至柳州段通油,2005年3月全线;
2003年9月24日,经过武警交通二支队官兵两年零六个月的艰苦奋战,国内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鹧鸪山隧道正式通车。武警官兵创造了中国公路隧道施工史上洞接“零偏差”的奇迹。
国道317线米的四川马尔康县山区,属“高海拔、高地应力、低埋深”特长公路隧道。隧道全长4400米,穿越地段山体脆弱,地质异常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开工后,部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合力攻关,采取科学施工方法,确保围岩的稳定性,增强了山体的承担接受的能力。隧道洞口属于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山体松散,他们研究成功“地表注浆、打压浆、灌注浆”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山体的主要部位安装34根防滑桩,利用横向钢筋联动,形成一个“强健的肌体”。隧道建设专家验收时,称这项技术“解决了隧道建设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青藏公路三期整治工程提前6个月竣工,2003年10月21日经过了交通部、西藏自治区交通厅专家组全面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北起西宁,南至,是西藏连接内地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恶劣气候和长年冻土层影响,这条路沿途病害严重。为此,国家先后投资13亿元,于1956年和1996年分两期对青藏公路进行整治。2001年青藏铁路工程开工后,重型机械和车辆运输加重了青藏公路的负担,国家决定再次对格尔木至779公里病害最严重的路段进行大规模整治。这次整治总投资11.4亿元,武警交通部队担负了海拔4500米以上、穿过无人区的370公里路段整治任务。上千名官兵战胜高寒缺氧等困难,艰苦奋战一年半,大力进行科技攻关,提前半年完成了施工任务。经过三期整治的青藏公路投入运行后,运输能力将提高两倍以上。
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在藏北阿里高原艰苦奋战18个月,使原来灾害频仍的新藏公路实现了全年通车。2003年入冬以来,内地通过这条公路日均向阿里地区运送物资150吨,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新疆尔自治区至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公路平均海拔4500米。这条路沿线夏季洪水、泥石流不断,冬季积冰成灾、大雪封路,交通经常中断,年通车时间不足5个月。武警交通八支队奉命承担了新藏线环境最恶劣的界山达坂至萨噶1375公里路段的养护整治任务。部队根据新藏路路况和沿途气候情况,按照“建养结合、以养为主、保障畅通、逐段改善”的实施工程的方案,展开了大规模整治。施工中,由于严重缺氧,官兵们胸闷气喘,头痛呕吐,但大家都以顽强的毅力参加高强度劳动。经过18个月的大规模施工,八支队官兵对新藏公路6处“卡脖子”路段进行了彻底整治,铺筑510公里成型路基,圆满完成了新藏线首期整治任务,经验收达到了全优标准。2003年冬季使用证明,全线已实现全年通车。
经过2万余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和林业职工连续14个昼夜艰苦奋战,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呼玛县境内的草甸、森林火灾火场4月4日全部得到一定效果控制,明火已被扑灭,火灾扑救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大兴安岭地区持续干旱,2002年降水减少5成,2003年春仍未形成有效降水。3月22日以来,由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气温迅速回升,风力加大,导致因计划烧除形成的地下火大面积复燃,发生多起草甸、森林火灾,其时间之早、火点之多,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尚属首次。武警森林指挥部紧急增调兵力,全力进行扑救,与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做到了决策科学,指挥有力,措施得当,协调有效,在较短时间内主要是依靠人力有效地控制了火灾蔓延。
2003年4月下旬,武警森林部队4000多名官兵紧急投入黑龙江北部林区和云南笔架山森林大火的扑救战斗。
据武警森林指挥部介绍,从4月下旬开始,黑龙江北部林区相继出现火点,并快速地发展为森林大火。28日,云南笔架山也发生了森林火灾。武警森林部队依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调动、指挥黑龙江和云南的森警部队官兵迅速投入两省12个火场的扑火战斗。在火势较大的黑龙江阿延河火场,森警官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将明火全部扑灭。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和黑河火场,千余官兵扑灭了10个火场的全部明火。在云南笔架山火场,500余名森警官兵集中优势兵力奋勇扑火,控制了火势蔓延。
经过1万多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和林业职工的奋力扑救,截至5月11日下午,燃烧了7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河林区的森林大火被全部扑灭,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5月5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河发生火情,引发森林大火。为尽快扑灭大火,国家林业局跨省区调动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武警森林指挥学校的950名官兵增援火场。扑火指挥部协调指挥万余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和林业职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打必胜的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扑火工作的决定性胜利,将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武警黄金部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11个省、自治区开展地质勘查项目数十个,超额完成钻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