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含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涛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中学地舆阶段的水能资源多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作为自然界中水体包含的动能、势能与压力能的归纳表现,是可再次出产的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河流水能、潮汐能、波涛能及海流能等多种形状;而狭义上,则特指河流中蕴藏的水能资源,这也是中学地舆教育中要点讨论的内容。
我国地形出现明显的西高东低、阶梯状散布格式:榜首阶梯平均海拔傲视群雄,逾越4000米;第二阶梯则逐步下降至1000至2000米之间;第三阶梯则广泛散布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广袤区域。这种共同的地形结构,造就了河流间巨大的落差,然后孕育了极为丰厚的水能资源。
我国河流以其河道陡峻、落差明显而著称,尤以西南地区为甚。这儿山高水险,滩多流急,部分河段乃至形成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瀑布群,水势澎湃,声震山沟。普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现,很多河流的总落差轻松跨过千米大关,更有不少大河的总落差直逼乃至逾越三千米。源自青藏高原的江河巨头,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更是以高达五千米左右的天然落差,跻身世界之最,构筑了自然界中绝无仅有的绚丽景象。
我国河流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之丰厚,令人瞩目。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蕴藏量高达6.76亿千瓦,年发电量潜力可达59200亿千瓦时。其间,具有开发条件的装机容量约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估计可达19200亿千瓦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西南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我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其蕴藏总量名列前茅,高达4.9亿千瓦。
在水电开发方面,我国已获得明显效果。现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水电站数量逾越四千座,广泛散布于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特别是坐落西南地区的十三大水电基地,其建造规划与成效更是令人赞赏。以金沙江为例,其上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超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已逾越三峡水电站的两倍之多,成为了我国水电工作开展的标志性效果。
此外,我国水电机组的技能水平也完成了质的腾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万千瓦级机组起步,到现在百万千瓦级机组的成功使用,金沙江上的这些超级水电站不只见证了我国水电技能的迅猛开展,更将我国水轮发电机组的能量转化功率面向了96.7%的新高度,展示了我国在全球水电范畴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