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上世纪90年代,珠海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厚植创新沃土。2020年,为有效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在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的支持指导下,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设立了创新珠海科技奖。作为“科技重奖”的传承,创新珠海科技奖经过四年来的优化实施,已成为珠海弘扬科学技术创新精神的一张名片,评选出系列高水平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以下为2023年获得自主创新促进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项目介绍:
项目概况:本项目属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通过提升大尺寸硅片的切割工艺,从切割方法、切割辅材等方面做研究,以大尺寸薄片生产技术、超细线切割技术两个工艺方向切入,降低大尺寸硅片的厚度,提升大尺寸硅片的品质,减少不良品的产出。
1.通过提料工艺的优化调整及空心塑料板的使用和提料过程切割液的添加,增加润滑性,降低切割金钢线表面摩擦力,从而解决提料划伤的问题,进而保证了硅片的品质。
2.通过主辊槽距调整及钢线切割进给方式改变,使得钢线磨损量分布平均,片厚集中度更高,解决整根晶棒切割过程中头尾厚度偏差较大问题,保证片厚的集中性,减少厚片和薄片对后端的影响。
3.通过金刚线的制作的过程的研发,改变金刚砂颗粒大小及镀层厚度而不改变母线线径的方法,达到具有较常规超细线更高的破断拉力,以此来降低晶棒切割工艺流程中出现的断线,避免造成晶棒报废以及不良品比例升高。
应用情况:本项目产生经济效益指标显著,销售额169.68亿元,利润24.36亿元,税收达1.25亿元,外汇收入5834.14万元。本项目引领了硅片切割领域降本增效,有效提升了大尺寸单晶硅片切割的良品率。项目产品应用于爱旭、通威、润阳等上市光伏企业,用户反馈良好,帮助下游的电池、组件、电站等环节实现增效降本。具体来看,在制造端,大尺寸硅片能提高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产出量,以此来降低每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在产品端,大尺寸能有效提升电池功率,通过优化组件的设计提高组件效率;在系统端,随着单片组件的功率和效率提升,大尺寸能够大大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土地等成本,摊薄单瓦成本。
1.基于COMS工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频段在77-81GHz毫米波雷达芯片;
项目背景:国产雷达物位计工作频段大多分布在在26GH,高端80GHz雷达物位计产品全部来自于国外进口。
项目意义:该项目完成了对西门子、VEGA等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有利于中国工业传感器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国工业雷达的测量精度与可靠性。
1.核心射频芯片:77GHz cmos 毫米波雷达芯片在性能上,如发射端的发射功率,相位噪声,接收端的噪声系数,中频带宽,射频带宽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低功耗电路设计:采用超级电容,精确分时工作等方式,软硬件双管齐下,最终将整机功耗降到指标要求之下。
3.核心软件算法:我司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包括恒虚警检测算法、可重配的智能化跟踪算法、自动识别抑制算法、现场分类处理算法等,有效的滤除干扰信号、虚假信号,更稳定的追踪物料/液位的变化。
4.天线GHz频段天线馈源与透镜天线dB旁瓣水平。有效的将能量聚焦发射接收,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其他方向干扰信号的接收,使雷达物位计能适应内部更复杂的罐体 ,料仓,远远优于26GH雷达的天线水平。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5.太赫兹频段的应用:我司基于强大的芯片研发能力,首次将太赫兹芯片引入到工业测量领域,实现更高的天线聚焦能力,进而可以设计更为紧凑小巧的物位计传感器。
1.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芯片模组是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的核心部件,而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作为传感器,可安装于各种金属、非金属容器,对液体、浆料及颗粒料的物位进行非接触式连续测量,适用于粉尘重、气温变化大、压力变化大、有惰性气体或蒸汽存在的环境。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对人体及环境均无伤害,还具有不受介质比重的影响、不受介电常数变化的影响、不需要现场校调等优点,因而在石化、钢铁、煤炭、食品等行业存在广泛的应用。
2.我司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芯片模组从2017年4月开始研发,于2019年底完成研发并实现量产,截止2022年,年产销量近5万台,国内市占率超过15%,年营收超4000万元,带动产业链产值近亿元。
3.完成对西门子、VEGA等国外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产品的国产替代,实现我国毫米波太赫兹工业雷达行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帮助众多工业公司实现雷达物位计工作频率从26GHz提高到80GHz,为其逐步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做出重大贡献。
项目完成人:刘智勇、陈良汉、陈敏超、段海宁、张洪峰、陈昱坤、孙志刚、黄荣杰、黄文坤、肖体正
项目概况:本项目围绕工业设施安全,工业主机安全,工业生产网络与管理网络安全,工业数据安全等多重维度,形成工业控制管理系统纵深防御方案,并建立工业公司网络安全综合防护平台,构建基于边界防护,监测预警,入侵检测,数据保护,配置核查等的多层次纵深防制体系。提升工业公司自身安全防护和态势感知能力,提升我国工控系统运行安全强度,对准进中国工业控制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的建设进程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项目对当前工控系统需求来做分析,对工控系统来进行风险评估,构建多层次的工控系统纵深防御方案,同时建立工业公司网络安全综合防护平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1.项目关键技术:工控网络隔离与数据安全交换技术及工控攻击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技术、工控通信协议漏洞及攻防技术、工控嵌入式终端及工控系统攻防技术。
2.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①无扰式网络流量感知技术。采用FPGA从技术上确保链路层以上只接收而不发出数据。②工控协议多维度智能识别技术。通过对工控协议语义模糊识别,结合多个特征层面的数据训练学习。③大数据通信链路清洗技术。对通信链路进行分层、分类、归并,再结合工控协议语义识别、质量控制及缺失纠正。④分布式训练安全耦合技术。采于国密算法进行节点身份认证及数据通信加密。
应用情况: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工业公司网络安全防护平台项目实现累计营业收入(不含税)19,958.47万元,累计净利润5,941.19万元,累计纳税总额1771.04万元,已达到项目达产后的经济指标要求。项目有利于提升我国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强度,提升国产工控信息安全设备“自主可控”的技术水平和工控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带动上下业的发展。
项目完成人:刘小东、吴 林、翁沛炎、韦崇富、曾 钿、叶宗华、戴慧林、阮文新
项目概况:卓越飞行智慧数据平台以中国民航PLM为研究背景,探索飞行训练数据与核心胜任力的关联性,构建飞行员全生命周期训练、评估体系。以模拟机训练为试点灵活而广泛的收集飞行员核心胜任力数据,并按照能力分类法对收集上来的数据来进行分类与分析。同时结合飞行安全以及品质监控的业务要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充分挖掘飞行数据中包含的重要价值,为飞行员操纵水平的提高、航空公司飞行安全评估,航班能效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最终构建飞行训练主观、客观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平台涵盖主观数据采集与分类以及客观数据量化分析,通过数据驱动成果产出,助力构建飞行员全生命周期训练体系。
本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民航局PLM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电子化支持。该平台系统覆盖EBT整一个流程,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到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课程优化,形成了有效闭环,从而精准地监控每个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及时反馈给教学实施人员,及时有效地发现飞行员的技术短板,并对其做出针对训练安排,来提升了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水平,从根本上保障了南航的飞行安全。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南航集团各分子公司的飞机维修成本、安全运营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本项目应用于南航A330、A350、B777、B787等机型飞行训练,累计5000余场次。同时,该项目也提高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南航集团节省了大量且昂贵的模拟机训练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
应用情况: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现已成功应用到厦航模拟机数据管理系统、中商飞公司试飞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中,不仅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收益,也为业内其他同行在该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拓了模拟机数据采集与应用的新路线,为中国国产大飞机试飞提供了丰富、可靠的验证规则及手段。经鉴定,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概况:本项目主要研发“支持PD/QC/VOOC/SCP认证的快充车载适配器芯片”,片上集成多种主流快充协议,兼容高压快充和低压快充;输出电流可达5.5A,在输出5A电流时效率最高达94%;具备多输出口管理功能,能轻松实现A+C双口任意快充控制;具备高可靠性,输入耐压50V;搭配MCU能轻松实现多口功率动态分配,同时搭配GaN,能轻松实现大功率多口快充适配器的动态功率分配。
1.全集成功率转换器Buck DCDC、多种主流快充协议、多口输出管理逻辑。
2.高可靠性:输入耐压50V。高效率、输出电流可达5.5A,在输出5A 电流时效率最高达94%。
5.集成了兼容性很好的双口插拔检测算法,具备多输出口管理功能,能轻松实现A+C双口任意快充控制。
6.搭配MCU能轻松实现多口功率动态分配,实现大功率多口快充适配器、车充、排插、储能的应用。
应用情况:该产品已量产,凭借着高集成度的优势及成熟的成本控制策略,使得在快充整体解决方案的BOM成本具有极高的竞争力,因此芯片在价格和性能上有较好的综合表现。截至2022年底,已销售给深圳睿芯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恩潮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睿立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商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尊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代理商。成果转化程度高,总体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种类型的产品的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