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工序简化为两道,却让管件一体成型,进一步保证了品质的稳定性研发、创新紧跟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让福建革升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革升公司”)尝到了甜头。
去年,革升公司实现产值1.8亿元。一家成立不到7年的企业,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它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呢?
9日,记者来到位于高端智造产业园榕桥项目集中区的革升公司,只见偌大的车间干净整洁,各类自动化设备轰鸣。为数不多的工人们分布于不同工位,或操控着设备上的屏幕,或盯着自动化设备,一台自动切割机不断切出6米长的管材
正值盛夏时节,高温难耐,但革升公司厂房上的太阳能板,每天却能生产超6000千瓦时的电力,实现了电力生产的自给自足。这只是该公司从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一环。
记者看到,厂房里的设备、材料,呈“回”字形摆放;车间内,还规划有人行道和车道。据介绍,这都是为投用自动送料车准备的。届时,自动送料车可根据地上的标线、标识,将物料准确送往各道工序位置。
现场,长达数十米的制管机自动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行,最终“吐”出了经多次轧制的长条形钢材。“这些设备的研发过程,我们也去参加了。”革升公司董事长陈革升说,常年的生产经验,让他们更了解要说明设备,因此投入了不少精力,用于设备的改造、升级。
着眼绿色发展,该公司正致力于研发如何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以期待未来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废料进行回收利用。
作为福建为数不多的不锈钢管业制造企业,革升公司生产的是食品级高端不锈钢流体输送管道、管件,直径从8毫米到300毫米不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生活领域。作为传统企业,该公司同样面临着市场的各种“内卷”,如何突破瓶颈,成了企业的“必答题”。
在该公司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了压扁试验、偏转角度试验、力学性能测试试验等众多实验设备。交谈中,陈革升多次提到了“生产标准”一词。他希望,同样的产品能实现多重维度数据指标的统一,确保品质稳定。
实验室为生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革升公司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将管件生产六道工序优化为两道。
原有的工序为下料、成型、切割、焊接、二次焊接、成形,这导致产品会出现由两段或多段焊接而成的情况,连接结构的生产标准不易掌控。
当然,工序简化牵一发动全身,改动后产品能否达到标准?有多少余量?这都值得商榷。为稳妥起见,实验室通过电脑数据比拟,反复对拟改造方案进行动态模拟演练,确认数据精准及操作可行后,才执行改造升级。
如今,改造后的工序变为下料和成形。简而言之,就是让产品从原子结构上一体成型。这样既让产品的连接结构更牢固,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虽然我们没办法改变产品的基本物理特性,但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结构、设备升级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优化的地方。”陈革升说,企业成立之初,就很看重研发与创新,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在为将来做准备的规划中,都会有一定的前瞻性。(记者 朱晓西 李想)